EPC获奖展播丨凭借三块大屏,这个班平均分提高30分
文丨赵雨欣 图丨曹鸿禹
三块可触摸互动大屏搭建起的“空中课堂”,采用“直播+互动”形式,让在线课堂更具科技感;历时4年为当地中小学生量身编制的“嘉绒文化地方教材”,提升地方文化传承自豪感……
在400多公里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中学,丹巴高中成华班的同学们,正享受着成华区援藏教师给他们带来的这些创新改变。据了解,自2012年以来,成华区投入资金1030余万元,大力实施“教育扶贫援助”、“文化传承保护”等行动。而创新打造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,只是此次教育扶贫计划的冰山一角。12月26日下午,由成都市教育局联合成都商报·红星新闻·成都儿童团推出的年终巨献——“教育影响城市”2019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颁奖典礼上,2019年度教育创新奖逐一荣耀揭榜。成华区教育局凭借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教育精准扶智援藏这一新模式荣耀上榜,拿下2019年度教育创新奖,而此奖项在全省仅10个。
三块大屏搭建“空中课堂”
补强当地教育短板
扶贫最根本的是什么,是扶智。今年9月,成华区与丹巴县共建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,投入30万资金打造“互动+AI”一对一同步课堂,有效提升了丹巴教师专业水平,提高了援助班级教学质量。
在颁奖典礼现场,成都华西中学丹巴成华班生物教师阳春燕,详细介绍了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这一教育精准扶智援藏模式的创新亮点。在她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示了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的教学实景课堂。这是一间基于互联网由三块可触摸互动大屏搭建起的“空中课堂”。
成都华西中学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生物教师 阳春燕
这三块可触摸互动大屏,一块定格在了成都华西中学的老师身上,一块显示的是老师的板书,一块则是丹巴高中成华班教室的实时场景。阳春燕介绍,这套技术设备能让两个班级语音、画面进行强交互。互动内容包括:课堂答疑、试卷解析、作业评讲等教学细微之处,解决远程教育教学有效性问题。
这就意味着,在授课过程中,由近端授课教师发起屏幕共享,远端的学生和教师可在屏幕上清晰地看到授课端的ppt。近端发起试题共享,近端老师在屏幕上勾画圈点。听课端也可在屏幕上做相应的勾画。同时,授课教师能随时抽听课端同学回答问题,在线答疑。
至于教学成果,阳春燕表示,从最近一次统考成绩来看,丹巴班学生在本学期中的平均分提升了30分左右。要知道,这所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中学,是丹巴县唯一的高中。去年200多名高三学生,高考仅一人过了一本分数线。“我们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精准的传输给了藏区的孩子。我们坚信,三年以后丹巴高中的教学质量将大幅提升。丹巴成华班一定会成为精准援藏、教育扶贫的典范。”
而对于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的到来,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,在线课堂的升级,科技助力教育发展,这种新模式补强了当地教育短板。AI融入课堂“互联网+双师互动课堂”
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
在今年的颁奖典礼现场,由新华社四川分社、四川发布、教育导报等主流媒体代表,共同组成成都教育年度媒体观察团。就项目中家长关心的核心要点进行犀利提问,与获奖代表现场交流,以此共同探讨和碰撞如何让成都教育更具智慧,探索和总结更多的“成都经验”。
被问及“丹巴高中成华班”与其他教育援藏相比,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对此,成华区教育系统党委书记陈惠,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。她说,开设丹巴高中成华班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成华区智慧教育平台,运用远程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教学的“精准性、互动性和有效性”,提升丹巴高中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。
成华区教育系统党委书记 陈惠
首先,精准性是指授课老师会根据双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,通过课后分析适时调整课程设计;并结合“嘉绒文化地方教材”推广使用,实现因材施教、以学论教的目的。
其次,互动性主要是通过教室里三块屏幕,运用Ai人脸识别技术,一方面实现授课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、互动、答疑;另一方面完成双方老师共同备课、教研、阅卷、批改作业等教学业务。同时,线下还开展双方班级师生的互访交流活动。
最后,成华区通过创新“互联网+双师互动课堂”模式,改变了以往“在线课堂”只是单纯录播无法互动的状况,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,促进了丹巴高中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,解决了远程教育教学有效性问题。“用创新记录成都教育进步的每一个印记,致敬每一位不惮前驱的优秀教育人。历史不断发展,城市也在筑梦成长。一个时代的成就,总有一群为之奋斗不懈的领军教育人,让每一份对教育的思考都能碰撞出智慧火花,推动城市创新发展行稳致远。
排版丨wan
【END】